【人民公安报】女警社区中队成为群众贴心人
来源:人民公安报  时间:2015-06-24 00:00  
   

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路分局结合辖区老社区多、中老年居民多、琐碎事小纠纷多的“三多”特点,根据女警心细周到有耐心的特点,创新社区警务模式,于2013年11月成立了郑州市首个女警社区中队。

这个由10名警花组成的女警社区中队自成立以来,推出了“十户联动”、“校园巡逻队”、“社区托老站”、“祥云一键通”等举措,为辖区8万多名居民提供了许多量身定做的贴心服务,守护了一方平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开展治安大巡防,让辖区百姓过上平安日子

作为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小区是否安全。而作为社区民警,首要任务就是守护辖区的平安。工作中,女警社区中队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各类综治力量参与治安防范,着力构建“全警巡逻,社会参与”的“大巡防“格局,使所在辖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今年1至5月,辖区侵财类警情同比下降19%。

针对辖区沿街商铺集中的特点,女警社区中队推行“十户联动”巡逻模式,把沿街相邻的每10个商户分成一组,组成义务巡逻队,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自我防范活动。这种模式既确保了辖区的安全,也使大伙都能安心做生意,因而得到了广大商户的积极支持。

根据辖区中小学校较多的特点,女警社区中队还组建了“校园巡逻队”,由社区民警、巡防队员、学校老师、保安及家长等组成,在上下学时段和课间,开展校园周边巡逻,防范打击危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据统计,自巡逻队成立以来,已制止了10余起在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结合实际出新招,为民服务零距离

女警社区中队负责的辖区属于老城区,其中不少老人都是空巢且患有疾病,有时候一日三餐都成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队长聂红霞和民警周玲玲主动到所在的花园路办事处寻求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女警社区中队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托老站”,可为30余名老人提供荤素搭配、新鲜营养的一日三餐。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或者老人身体不适等情况,民警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会把可口的饭菜亲自送到老人家中。

去年冬天,辖区一名老人摔伤了腿,正好她的孩子在外地出差。得知情况后,周玲玲坚持一天三次给老人送饭、喂药、敷药,直到老人痊愈。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周玲玲的父亲也是常年卧病在床,忙于工作的她却很少有时间去照顾父亲。在给老人送完饭后,周玲玲还要匆忙赶回家给正上小学的儿子做饭。虽然辛苦,但周玲玲说:“谁家没个老人呢,我多跑跑腿那是应该的。”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独居老人杨奶奶心脏病突发,危急关头她用尽全力摁响了床头的一个小按钮。正在警务室值班的孟祥云听到来自杨奶奶家的求助铃声后,迅速拿起杨奶奶家的备用钥匙和药箱飞奔而去,同时还拨打了120。由于抢救及时,最终杨奶奶化险为夷,而那个救命的小按钮就是女警社区中队创新推出的为民服务“一键通”。

这个“一键通”也叫“祥云一键通”,最早就是从孟祥云管辖的民航社区开始使用的,群众有事可随时联系到社区民警。作为中队年龄最小的民警,孟祥云从大学一毕业就来到社区一线。为了工作,她把婚期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把婚礼办了,新婚燕尔的她又搬到了社区居住,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起初,孟祥云的爱人很不理解,小两口还为此闹过矛盾,可经历了急救杨奶奶这件事后,他被妻子的工作热情和真诚所感动,开始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用坚持和奉献演绎着温暖和感动

于爱丽是女警社区中队的大姐,从警35年来一直扎根社区,慢慢从“小于”变成了“老于”,被大家称为社区里的“知心大姐”。

辖区居民朱某在二十世纪90年代曾经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自己下岗,父母和妹妹都有病,丈夫又离开了她,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面临失学。当时绝望的朱某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得知这一情况的于爱丽,当时刚刚做完一个手术,还未康复,但她赶忙跑到辖区帮朱某找了几间闲置的仓库当做家,然后又多方联系为这一家办理了低保。安置好朱某一家后,于爱丽才发现自己的双脚红肿,疼痛难忍,大家劝她休息一下,可她又开始帮朱某找工作了,为这家人创造生活下去的条件。

就这样,于爱丽一直关注并帮助着朱某一家。朱某也在于爱丽的支持鼓励下重拾生活的勇气,不仅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还迎来了一件又一件喜事: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也能挣钱了。更让这一家高兴的是,于爱丽看到他们住房拥挤,就主动去社区、房管局协调,帮她争取到一套廉租房。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迎来了新生。现在,朱某逢人就说:“于大姐是俺全家的救命恩人!她就是俺的亲姐姐!”对此,于爱丽却平静地说:“群众有难,我不能不管。”

10位警花每天都在生活中演绎着温暖和感动,在坚持和奉献中守护着辖区的和谐平安。“每当走进辖区,看到居民满意的笑脸,听到居民亲切的打招呼声,我们在心里就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欣慰。这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女警聂红霞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