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反诈“开学第一课”,郑州警方发布5起学生涉诈典型案例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2-28 20:10  
春季来临,学生们也迎来了开学季。为做好新学期学生电信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防范意识,郑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梳理了近期全省发生的学生涉诈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学生家长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师生、家长在面对诈骗时能够保持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

春季来临,学生们也迎来了开学季。为做好新学期学生电信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防范意识,郑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梳理了近期全省发生的学生涉诈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广大学生家长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师生、家长在面对诈骗时能够保持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

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24年2月9日,受害人小刘(19岁,学生)把游戏账号挂在某平台上出售,当晚便有人私信刘某,称有购买意向。对方查看了刘某游戏账号内的“装备”后,觉得十分满意,不久后便向刘某发来一个付款截图称已下单,随后又发来一个链接,让刘某与客服联系。刘某点开链接后进入一个“人工客服”的界面,该“客服”称需要缴纳“保证金”方能完成交易,若终止交易游戏账号则有被冻结的风险。刘某害怕自己的账号被冻结,随后便按照“客服”的要求向指定账号转账6000元“保证金”,转账后,刘某却迟迟没有收到账号交易完成的转账。当他再次点击链接想要联系“客服”时却发现该链接已无法打开,买家也把他拉黑了。此时刘某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二:

2024年2月11日,受害人小李(10岁,学生)在家中玩手机时收到一个陌生人的QQ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明星宋雨琦的助理,称可以送刘某宋雨琦的签名照,李某信以为真。为领取到明星签名照,李某按对方要求发送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后对方称由于李某是未成年人,造成其公司账号异常,现在需要李某配合解除异常,否则就报警把李某的父母抓走。李某很害怕,只好按照对方要求使用其母亲手机支付宝进行操作,在将短信验证码发送给对方后,对方便不再联系。两天后,李某母亲发现支付宝“花呗”中被刷走24000元,询问孩子后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案例三:

2024年2月12日,受害人小陈(11岁,学生)在微信视频上刷到了一条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于是小陈便扫描视频上的二维码,随后添加了对方为微信好友。小陈按照要求操作后,对方却称小陈操作不当导致其账户被冻结,银行将会转走小陈妈妈银行卡里的所有钱。小陈感到很害怕,这时对方又称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指导小陈解除账户冻结。于是小陈便与对方开启视频通话,对方要求小陈用摄像头对准妈妈的手机,并在对方的诱导下查看了妈妈的银行卡信息,随后将微信零钱通里的钱提现到银行卡中,期间小陈妈妈的手机多次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一系列操作过后,对方还教小陈将转账记录、验证码短信等信息删除,直到次日小陈妈妈发现微信上的转账提示才知道被骗,于是报警,共损失145480元。

案例四:

2024年2月18日,受害人王某(48岁,家长)在QQ上收到一则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其“女儿”,称教育局联合某知名大学办培训班,能快速提高成绩,想报名该培训班。王某同意“女儿”报名后,对方发来负责报名的李主任QQ号,王某添加后对方称培训班名额有限,确定报名的话要尽快交一下培训费49500元,培训一周后学校补贴百分之五十,到时候凭借相应票据可来学校办理补贴。于是王某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了49500元,对方称待会儿让孩子来拿收据。后王某联系女儿老师询问上课情况,女儿的老师却说没有这回事,王某遂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五:

2024年2月23日,有诈骗分子通过某小学公众号公布的二维码进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收取学杂费。骗子进群后先潜伏起来,复制老师的头像和昵称,为实施诈骗做准备。随后以班主任的名义发布通知,“各位家长,为预定本学期实际用书本数,需要落实准确人数,需要预交本学期资料费用288.5元,请各位家长扫学校收款码支付费用。缴费完成的家长截图在群里接龙,谢谢配合!”这时有家长发出疑问:“不是咱班主任发的吧?”骗子立刻回复“是我本人!”,此时数学老师也发现了异常,赶忙发出提醒:“这个不是咱班主任,家长不要转钱!”。幸好这位家长和老师及时制止大家付款,避免了更多家长上当受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