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他们冲锋在抢险救灾最前沿,迎难而上、逆行出征;他们坚守在街巷社区百姓身边,一心为民、默默奉献......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平安有颜色那一定是警察蓝。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公安忠诚文化,进一步凝聚昂扬全警意志斗志,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郑州公安机关开展“寻找2024最美基层民警”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近“最美”、倾听“最美”、见证属于全市公安机关的“最美”时刻。
王前光,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男,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民警,四级高级警长。先后被授予“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绿城警星”“中原分局老黄牛民警”等荣誉称号,其荣立个人嘉奖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
郑州市中原区洛达路和昌湾景小区东门口,有一家左右间超市,35岁的超市老板孙军伟右臂戴着一个袖箍,红底黄字印的是“治安防范十户长”。孙军伟说,“十户长”这个头衔,是辖区湾景社区警务室的片警王前光给他封的。
新时代的基层“十户长”制度与古时有着本质区别,实质上是一种基层管理机制的自发探索和创新。洛达路上一共有60多家商铺,也有着像孙军伟一样的6位“十户长”。
“我们这些‘十户长’,主要对湾景社区警务室负责。”孙军伟说,2022年8月当上“十户长”后,胳膊上的袖箍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每个月要参加一次警务室的学习;平时如果遇到检查或其他活动,要及时通知管片其他商户;有反诈、反赌的宣传任务,得配合警方深入普法;还要例行对管片商铺的消防、卫生、技防设施进行检查提醒,“有时候还要出面调解消费者和商家的纠纷,人家一看咱戴着红袖箍,还真把咱当成包青天了。”
看得出来,红袖箍虽然给孙军伟带来了不少“麻烦”,也给他平添了不少自豪感
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绿东村派出所湾景社区警务室设在和昌湾景小区,紧邻着小区物业办公室,与孙军伟的超市近在咫尺。
湾景社区警务室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张办公桌,摆着两台电脑。这个10多平方米的空间,主要职能是给辖区居民办居住证。里屋稍微宽敞些,除了一张办公桌、一个警用装备柜、一排档案柜,还有一张大会议桌,这里便是处理邻里矛盾的调解室了。
在文件夹码放整齐的档案柜里,可以看到“十户联防档案”,里面有孙军伟、梁丰、吴永胜等“十户长”的名字和资料。
“我们片区一共有11名‘十户长’。”社区民警王前光介绍,“十户长”制度是他在2022年摸索出来的,主要是针对辖区洛达路湾景小区、陇海路新苑新园小区、昆仑路永威小区3个商铺扎堆的地方,推出的联防联治措施,大致上每十个相邻商铺,推选出一位有责任心的“十户长”,以线带面,形成长效联防体系。
他探索的机制很快出了成效,群众开玩笑说:“那你不就是‘百户长’了。”“那可不止。”王前光也玩笑说,湾景社区0.4平方公里,居民3180户,总人口9880人,“‘百户长’有点小了。”
59岁的王前光,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青春”,完全没有准退休人员的老气横秋。出生于湖北神农故里的老王,2002年从部队转业来到郑州从警。曾经在郑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当教员,2019年来到湾景社区警务室当上一名片警。
按说四级高级警长的他,可以安稳熬到退休,但王前光却主动要求下基层,“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军转干部,现在基层正缺社区民警,我想在从警的职业生涯中,不仅为基层民警实战培训搞好服务,更要为老百姓搞好服务,这样才对得起我穿过的橄榄绿和藏青蓝。”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王前光到底有多厉害?他真不愧是给警察上过课的,不仅“说得好”,做得更到位。从三尺讲台转战基层社区,五年光景,老王硬是把湾景社区打造成了平安社会共治的样板标杆。
2022年以来,湾景社区实现了报警率、发案率双下降。王前光先后被授予“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绿城警星”“中原分局老黄牛民警”等荣誉称号,其荣立个人嘉奖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湾景警官老王”已然成为辖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老王办事到底有多细,反正我是服了。”“十户长”吴永胜说了这样一则“趣闻”:王前光才到警务室的第二年,也就是2020年元月一天傍晚,湾景社区居民周女士找到他,说是自己骑电动车时,手机掉在洛达路上,自己意识到马上拐回头去找,却没找到,就看到一位外卖小哥骑着电驴快速驶过,她怀疑是外卖小哥捡走了,可苦于没有证据。
王前光了解到周女士是做财务工作的,手机里有大量商业往来账目信息,便马上帮忙调阅监控,发现外卖小哥身穿某品牌公司工装,曾在事发前在附近取餐。
于是王前光通过饭店老板辗转联系到外卖小哥,却被小哥告知,手机确实是他捡到了,后来怕被处理又随手扔到了国棉一厂到国棉五厂之间的绿化带花坛里,具体啥位置也说不准确。
“当时‘十户长’制度还没建起来,我还不是‘十户长’,王警官临时‘抓壮丁’,找到我们几个有闲工夫的,拿着手电筒到建设路帮忙去找。”吴永胜说,当时他还犯嘀咕,说已经超出片区了,这事儿咱不管也行,“但抵不住老王就是较真儿”。
就这样,几个人在国棉一厂到五厂的绿化带,扒开冬青树丛,借着手电光仔仔细细翻了1个多小时,还真把周女士的手机给找到了。
“十户长”孙军伟说,去年7月,他跟着王前光“热血澎湃”了一回。当时得知湾景小区一个13岁的女孩情绪不太稳定,可能有轻生的想法。王前光马上召集辖区的应急处置团队,他带着辅警、保安、十户长、物业人员开始地毯式排查。大家齐心协力苦寻,终在小区5号楼找到了女孩,“老王第一时间进行了心理干预,好歹把工作做通了。”“十户长”钟双明说,今年2月6号农历大年二十七,南阳农民工高先生为了讨要工资时情绪异常激动,随时可能有过激行为,王前光一边稳住高先生,一边联系到工地包工头。经过老王多次调解,双方协商在大年三十之前彻底解决问题,“最终在老王的斡旋下,工资真的要回来了。”“王老师这几年光帮助农民工讨薪,就讨过3回,一共要回来了150多万。”说这话的,是湾景社区警务室的辅警王金路。“王老师来这儿几年,我们可有面子了。”王金路指着警务室里挂着的上下两排8幅锦旗,有点得意地说,“警务室太小了,根本挂不下。”
警务室确实太小了,锦旗并不是挂在墙上,而是就地取材,挂在中央一排档案柜的背面。
档案柜里,近百个文件夹码放得井井有条,王前光按照重点区域、群众求助、矛盾调解、入户走访、平安建设、巡防巡逻等十多个大类,分别建立了细档。
这些档案里,记着警务室工作的每一笔“细账”。基层社区警务室少有紧张火爆的刺激场景,大部分都是踏踏实实地默默付出。
绿东村派出所所长王俊伟说,在“片警老王”的带动下,送迷路老人回家、处理邻里纠纷、夫妻矛盾、寻找遗失的证件或手机、劝解电诈上当者迷途知返、提醒路人锁好电动车……不仅是警务室的“主业”,也成了辖区城管、巡防、保安、物业、志愿者们的“习惯动作”。
王所长说,王前光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吸纳融合,“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这段时间,王前光忙得很。作为基层警务室的样板,全省公安系统的基层单位都跑来取经学习。而王前光的角色,也在不停地转换着。他时而出现在片区警情现场,指挥若定;时而来到派出所和警务室的调解室,苦口婆心地动情劝说;时而又在辖区校园里,讲解霸凌的危害预防;时而整饬衣冠,给前来“取经”的同行们讲解心得……这周双休日里的老王,依旧没有一分钟不在忙碌着,手机响个不停,微信翻个不停。
这就是王前光,流动在社区里的一束光,一束不断向前的光,照亮万家灯火,守护平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