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和煦春风里,在这美好节日里,她们不醉心于百花盛开,不留恋于良辰美景,只是肩扛使命、身披风霜,坚守着初心和梦想,以女性的特质和担当将自己打磨成维护正义守护平安的警营“她”力量。
当春天遇上“三八节”,郑州警营里的“警花”们,正在各自岗位深耕细作、精彩绽放,无论是巡逻防控还是打击犯罪,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和足迹!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她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奉献,书写着属于女警的精彩篇章。
邻里纠纷的“解铃人”
“张警官啊,你这工作法真是神了!以前咱们社区那些难缠的纠纷,到了你手里都迎刃而解了。”一位社区居民对张雪竖起了大拇指。
在郑州新密市米村社区,一场因空调外机安装位置而引发的邻里纠纷,像一块顽石压在社区干部和居民的心头。邻里双方争执已持续三年之久,社区干部多次调解,却始终未能解开双方心中的疙瘩。
面对这起棘手的纠纷,郑州市公安局新密市局米村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雪没有退缩,运用“三三”矛调工作法,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化解矛盾,最终双方放下心中怨恨,握手言和。
张雪身上有着一股子“韧劲儿”,初到社区工作,她走街串巷与群众打成一片,很快摸清了辖区的基本情况。张家长,李家短,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她跑细了腿,磨破了嘴......
为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她结合辖区实际创新“三三”矛调工作法,将三类矛盾赋予红、橙、绿三种颜色,分类别组织乡贤、党员、律师、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民调员参与调解,精准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辖区和谐稳定,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2024年11月,米村派出所“三三”矛调工作法获评2024年度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张雪的故事是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的一个缩影。郑州市公安局全体社区民警辅警都像张雪一样,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守护着万家灯火。
法制战线的“质检员”
“冉姐,我们手里有个疑难案件,麻烦你帮忙把把关……”
大家口中的“冉姐”,是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冉红霞。从事法制工作十几年的冉红霞始终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她经办的每一起行政、刑事案件,都认真审核、抽丝剥茧,细致进行法理分析,确保案件质量。
“法制民警既要业务精通,又要对办案民警有耐心,让民警有疑问愿意给咱们沟通,确保把每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案件,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冉红霞经常给年轻同志这么讲。
尽管已经年过五旬,冉红霞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2022年5月,她主动申请从行政法核岗位调整到任务艰巨的刑事法核岗位,全面接触行政、刑事类案件审核工作,为所有年轻同志树立的榜样。这期间,在案件审核、执法监督、案件评查等工作中,她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审核行政案件、刑事案件1200余起,帮助办案单位有力提升了案件办理质量。
针对民警工作中遇到的执法问题和新法律法规适用,她深入基层所队开展法律送教服务和业务培训350余次,为办案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户籍服务的“暖心人”
近日,在郑州市公安局巩义市局大峪沟派出所户籍窗口,民警陈鑫杰接待了一位身份证件全部丢失,需办理住院手续前来求助的患病老人。小陈警官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身份证,第一时间为老人补办户口本和临时身份证,并陪同老人前往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她耐心、细致的举动,解决了老人心中的难事儿。
“每次遇见办业务的老年人,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老人办件事不容易,我就想着能用最快的速度给他们办完、办好,让他们放心,也让我自己安心”这样的场景,这位年轻的小陈警官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户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陈鑫杰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认真学习钻研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围绕便民利企延伸便民服务圈,实现群众高频事项“一窗受理”、“容缺受理”、“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4年全年累计办理身份证1352张,综合业务4769件,综合服务满意率为99.34%,取得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户籍民警就像桥,一头连着政策法规,一头系着人间冷暖。”辖区群众一个个满意的笑容,就是对这座“连心桥”最好的礼赞。
社区院里的“好闺女”
在郑州市丰庆路派出所青年城社区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晨曦中她站在校门口引导人流,午后挨家挨户走访记录居民需求,傍晚又在社区广场讲解反诈知识……她就是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丰庆路派出所女辅警隋阳,没有豪言壮语,也不曾站在聚光灯下,却以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安宁,被群众称赞是热心肠的“好闺女”。
每天清晨,隋阳总是会来到辖区学校门口。学校周边道路狭窄,早高峰时车流、人流交织,她一边疏导交通,一边提醒家长即停即走。时间久了,她总结出一套方法:雨天在积水处放警示锥,雪天提前联系物业铲雪,遇到家长临时有事迟到的孩子,她就陪着等在校门口保安室。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隋阳相信“多提醒一次,就可能少一个人上当”。她随身带着反诈宣传单,买菜排队时和居民闲聊几句反诈知识,在群众跳广场舞前用喇叭播放防骗提示,她建立业主微信群,每周转发反诈知识和警方提醒。去年夏天,居民张阿姨差点被“投资理财”诈骗,因听了隋阳在广场的宣传,心生警惕,主动到警务室咨询,最终避免了5万元损失。隋阳说:“宣传就像播种,耐心浇灌才能发芽。”
隋阳的包里总装着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社区琐事:3号楼王大爷需要更换残疾证、5单元李姐和邻居因漏水闹矛盾、出租房新搬来的小伙还没办暂住证……她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走访5户,问题不隔夜。一次走访中,她发现独居的刘奶奶误信“保健品推销”,不仅花光积蓄还拒绝与子女沟通。隋阳连续一周上门陪老人聊天,联系其子女缓和关系,最终帮老人追回部分钱款。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笑:“把小事理顺了,社区才能太平。”
在隋阳看来,自己的工作普通得“像空气”——人们很少刻意注意,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每个需要的角落。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金光闪闪的奖杯,有的只是校门口被孩子们拽皱的衣角、老人手机里存着的她的号码、居民看到她时脱口而出的那句“闺女,你来啦”……
扎根一线的“00后”
她叫翟胜寒,2000年出生的她,从警短短两年,已参与办理案件94起,带领社区实现了“零发案”目标,更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在职攻读法律硕士、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等。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青春,可以扎根基层,也能扛起守护平安的重任。
2023年5月,翟胜寒来到中原分局棉纺路派出所,主动要求参与案件办理和社区警务。作为社区民警,她负责天汇北社区地处三区交界,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但这位“00后”民警用两项创新举措交出了亮眼答卷。
在天汇北社区焕新蝶变的进程中,翟胜寒打造的“智能防控+群防群治”双轮驱动模式成为破局关键。她以智慧安防系统搭建起数字神经中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空抛物顽疾,通过科学规划监控点位,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设多组具备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头,构建起覆盖全部单元楼的“鹰眼矩阵”,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曾饱受高空抛物困扰的李大妈对民警连连感叹,“自从装了这个‘电子守门员’,我家窗台再没出现过烟头果皮,现在晾衣服安心多了。”
在科技防线之外,翟胜寒更是点燃了全民共治的热情火焰。她创新组建的“红马甲”平安联盟,汇聚网格员、老党员、商铺店主等多元力量,形成“隐患随手拍、安全大家管”的治理生态。这支志愿巡逻队,每周三开展“安全体检”,累计纠正电动车违规停放160余起,帮助居民找回遗失物品42件。“我之前忘记拔钥匙电动车丢了,现在有了红马甲不一样了,上个月我车钥匙插在车上,巡逻队不仅帮我保管,还通过门禁系统实时推送提醒,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安防!”辖区群众王先生笑着说,还不忘给小翟竖起大拇指。
在案件办理一线,翟胜寒同样锋芒毕露。2023年3月至今,她参与办理案件90余起,从违法犯罪的“硬骨头”到家长里短的纠纷调解,她总能在法理与情理间找到平衡点。翟胜寒的口袋里总揣着两个笔记本:一本记录案件线索,密密麻麻的标注见证着办案的缜密;另一本摘录法律条文,边角卷起的书页诉说着求知的执着。
2023年寒冬,北风如刀割,她深挖案件线索漫长蹲守,证据充足果断收网,巧用心理战术击溃嫌疑人防线,将这一社会毒瘤连根拔起;2024年为排查社区监控盲区,她顶着风雪走遍23栋楼宇,手绘出首份“天汇北安防地图”;2025年警营开放日活动筹备时,她创新设计互动游戏,让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从警两年,翟胜寒收到过锦旗、感谢信,也收获过质疑:“00后能吃苦吗?”她用脚步丈量社区、用数据回应质疑:90余起案件、20余场警民恳谈会、15次校园安全宣讲、零发案社区……这些成绩就是最好的答案,更是一名年轻女警对职责使命最好的诠释。